全科医师正是短缺时,转科或许更有发展
齐 伯
全科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他们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要想成为全科医师,首先必须取得国家医师资格证书。其次是有些地方要求申请者参加全科医生的培训课程,并取得相关培训证书。还有些地方需要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经历。然后是报名考试。
目前国家全科医生共有20.9万名,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1.5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而现有全科医生总数仅占整个临床医生总数的6.6%,缺口近50万人。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这一目标仍较艰巨。
为什么全科医生如此短缺?恐怕下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待遇低。据某地受访的全科医生介绍:当初40多个大学同学,如今留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仅剩5人,不少人去了大医院甚至转行。目前基层的全科医生月工资约4000元,与大医院甚至有些诊所的医生待遇相比,差距明显。
二是工作任务繁重。除了进行临床医疗,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的工作要求,不少建档、随访、录入等相关工作成了全科医生的工作重心。一个全科医生大概要负责上千人的健康管理,还要花大量精力整理随访资料。
三是发展空间小。我国现阶段全科医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是“5+3”(5年本科+3年全科规培)模式和“3+2”(3年普通专科+2年全科规培)模式,虽然部分高校已开通全科医学专业,但由于之前涉及全科医学的教育经验较少,相关科目设置、教研室、学院配套体系还不太完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