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学校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和2022年2月,学校两度入选全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二、人才培养
(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近年来-率先提出并完全实现本科生100%自主选择专业;实现近期 “教、学、管”联动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2021-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培养一批推动量子科技浪潮的顶尖人才。
2020-成为首批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高校之一,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2019-2021-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 天文学等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2010-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拔尖班配备学业导师,实行小班教学,建立荣誉课程体系。
2009-与科学院相关院所联合开办英才班,不断拓展“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实质内涵。
2000-全面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率先将进实验室和课题组从事科研训练正式纳入本科生的常规教学计划。
1985-开设教改试点班,试行“宽口径、厚基础” 的大类人才培养体系。
1978-创办全国首个少年班和首个研究生院,开创我国超常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的先河。
(二)尊重兴趣 个性成长
(三)书院制培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全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统一推行书院制管理(少年班学院实行本科全程式书院)。学校目前有“冲之书院““守敬书院”“时珍书院”“光启一仲英院”四个书院,书院创建兼具住宿、自习、研讨、课外活动和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学生社区,营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学生家园。
书院贯彻落实“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的总体要求,弘扬“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坚持“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文化养成,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教育,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三、科研成果
学校一贯坚持科学前沿探索,注重原始创新。近年来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成果先后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5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9次,入选次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17次入选国际重大进展,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荣登英国物理学会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榜首。
年度 | 项目名称 | 入选类别 |
2023 | 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刷新世界纪录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揭示光感受调控血糖代谢机制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参与)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 | 年度重大科技成就 | |
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投入观测 | 年度重大科技成就 | |
“拉索精确测量迄今最亮伽马暴的高能辐射能谱(参与) | 年度重大科技成就 | |
2022 | 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开创超冷化学的新纪元) | 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英国物理学会) |
实数量子力学检验系列实验 | 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 | |
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参与)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参与)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2021 | “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 |
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参与)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参与)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可编程二维62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参与)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基于稀土离子的固态量子存储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
”祖冲之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被证明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拉索“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参与)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参与)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2020 | 科学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科学家攻克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黑磷复合材料的“界面重构”实现高倍率高容量锂存储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
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20多年后终获证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引发世界关注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2019 | 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界面单位点”新型催化剂结构设计与氢气中微量CO的高效去除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
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2018 | Quantum Cryptography via Satellite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 |
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我校参与)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2017 | A quantum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proved its potential in 2017 | Top ten science stories of 2017 (Science News) |
Particle-free 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chieved in the lab | 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 |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 年度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 |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量子通信“从理想王国走到现实王国”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我校参与)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量子系统研发创纪录,中国实现星地量子通信 | 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 |
“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通信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2016 | 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2015 | 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实现对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探测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Double quantum-teleportation milestone | 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英国物理学会) | |
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
中科大首次成功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 国际/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
2014 | 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记录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2013 | Foiling Quantum Hackers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 |
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基于等离激元增强拉曼散射实现单分子化学成像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2012 | Data teleportation: The quantum space race | Features of the Year (NATURE) |
Quantum hops | 2012 Science News Top 25 (SCIENCE NEWS) | |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
2010 | 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新闻 | |
2009 | 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基于自旋的量子调控实验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成功实现太阳能冶炼高纯硅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双功能单分子器件的设计与实现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2008 | New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 年度十大科学进展《SCIENCE》 |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 |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新型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及相图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
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Slow but sure progress towards quantum computing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欧洲物理学会) | |
2007 | 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
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2006 |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
Attack of the Teleclones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 | |
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
2005 |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2004 | Entanglement breaks new record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欧洲物理学会) |
Five-Photon Entanglement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 | |
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
五光子纠缠和终端未定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实现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2003 | 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多光子量子纠缠态的操纵与鉴别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2001 | 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中国科技大学C60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
C60单分子的高分辨表征和新型二维取向畴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2000 | 过去3000年企鹅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演变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1999 | 我国科学家确定碳60单分子在硅表面的取向状态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1998 | 我国科学家关于夸克质量比的研究国际领先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从四氯化碳催化热解制金刚石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点名提到了一批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中国科大主导4项:“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参与4项成果:“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
四、招生专业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大类进行本科招生,现有本科专业41个,涵盖 6个学科门类,包含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共11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现有34个一级学科(含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含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按照招生专业分类
按照院系分类
五、就业前景及杰出人物
(一)普遍深造 就业优质
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保持高位,保研率、深造率均全国前三。继续深造的本科生中约80%前往世界排名前 100 位的大学深造,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超 90%进入“ 双一流” 建设高校深造。2023 届本科生赴国内外高校深造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75.5%。其中,国内升学占比61.7%,出国(境)留学占比 1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基础宽厚实,消化吸收先进科技知识和开拓科技新领域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现代科技实验技能全面,深受深造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中国科学院系统、国防军工集团、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均对本校毕业生情有独钟。来校招生或招聘的单位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国防军工单位,有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字节跳动、华为、比亚迪、阿里、京东、小米等世界 500 强企业,有寒武纪、旷视科技、云从科技、联影医疗等独角兽企业。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较少,一直是用人单位追逐的对象,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一脉相承 杰出校友
建校以来,中国科大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毕业生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学校多年来坚持“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办学理念,衍生出超强凝聚力和相互支持的校友文化。
校友互助,是中国科大一直来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毕业时申请国内外学校,还是直接找工作,你会发现我们的校友几乎“无处不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愿意为你提供帮助。除了学校的官方校友总会外,中国科大校友还组建了多个合作但独立的基金会,海内外校友的各种活动非常频繁。
在中国科大,平均每千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产生一名两院院士;一大批毕业生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涌现出了33名科技将军,及大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型企业家、 国防科技中坚。近年来的大国重器总设计师中,探月工程二期、嫦娥总设计师吴伟仁,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以及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均为中国科大校友。
1995-2024年获得“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校友数量达56人,位列全国高校第三名。
排名 | 高校名称 | 本科校友人数 |
1 | 北京大学 | 89 |
2 | 清华大学 | 63 |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56 |
4 | 复旦大学 | 26 |
5 | 南京大学 | 22 |
6 | 浙江大学 | 11 |
7 | 武汉大学 | 7 |
8 | 上海交通大学 | 6 |
9 | 山东大学 | 6 |
10 | 南开大学 | 3 |
2020年全球T0P1000计算机科学家中,中国科大有18位校友入选,其中本科校友数量全国高校第一。2023年全球TOP1000计算机科学家最新榜单,中国科大有26位校友入选。
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榜单,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7位是中国科大本科校友。全球顶尖的100位化学家榜单,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6位中国科大本科校友。
2022年4月28日,全球首份AI华人年学者榜单正式揭晓。榜单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150名在AI领域贡献出众的华人青年,他们研究方向多聚焦学 、产业热点,覆盖自动驾驶、量子计算、对话系统、生物计算等前沿热点领域,经初步统计,十一位中国科大人入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