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类专业持续吃香
齐 伯
经济学里财政类专业都是十分吃香的专业,都是考公岗位很多的专业,当然历年来都受到学子们的极力追捧。
尽管都吃香,但在就业的路径上还是有宽窄的区别。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目前财政类专业里面包括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税收三个专业。其中税收学专业考公的岗位最多,在政府里适用面最广,其实是财政学专业,最对口的是各级财政局,之所以次于税收学,是因为它对应的部门没有税务部门多。国家税收专业的就业范围窄一点,主要是面向海关。
其实,上述三个专业的主要课程相差不大,几乎共有的课程都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中国税制、政府预算、公共财政管理、财务会计、税收筹划、税务管理、税务检查等等。只是国际税收专业更重视外语的学习。
培养目标几乎都是,让学生具备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财政、税收、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现代政府管理的需求,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财政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财税政策实施能力和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所以,很多高校在招生时不细分专业,笼统地称之为“财政类”。早一点的在大一第二学期才分具体专业,迟的在大二第二学期才分。
财政类专业就业很讲究高校名气,最新的排名统计,财政类专业实力靠前的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等。考取这些高校一般高考成绩要排在全省1200名之前。如果成绩一般就只能报考本省的财经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