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源于1937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58年多源汇流成立北京机械学院,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归机械电子工业部领导。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78年创建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合并成立新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正式合并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1958年开始大规模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培养研究生,2018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全日制本科教育、硕博研究生教育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沙河、小营、金台路、酒仙桥四个校区,占地面积81万余平米,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5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01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9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8人,留学生137人。在长达8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积淀了“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
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发展迈向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使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领域。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把握高精尖产业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和首都新发展格局,完成了主体搬迁入驻沙河校区、构建起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部地共建等大事,荣获“首都劳动奖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特色优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现有44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一流专业1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现“信息+ 智能+”专业全覆盖,专业大类“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全覆盖。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4种。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及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第6次获国赛铜奖,居市属应用型高校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评级A+,持续位居TOP2%。毕业生薪酬长期稳居薪酬网排名全国前40名。
坚持师德为先,师资队伍水平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1046人,其中74%具有博士学位,64%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09人。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7人,北京学者3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1人,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8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团队35个。
坚持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实力持续提升。立足国家和首都亟需,聚焦优势注重交叉,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6个学科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50%。现有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参与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北京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1个。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实现学科对本科专业、优势学科对一流本科专业的支撑全覆盖。
坚持主动融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国家战略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需求,初步形成五大优势科研领域。推进科技工作六大工程,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总量突破2亿元。现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34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2023年成为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学科交叉联盟首批成员,共建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入选北京市首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成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二、招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信息学科较为齐全的全日制公办高校。本科招生计划涵盖普通本科、国家贫困专项、北京市双培计划、北京市外培计划、北京市农村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高中班等招生类别。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43个本科专业中信息类相关专业占比约60%,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家和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紧密合作,强化能力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着力培养为首都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够从事知识应用与创新、技术应用与专业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是信息特色鲜明的大学,毕业生需求广,就业前景好,特别是就业薪酬的起薪较高。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选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您将有机会见证和亲身参与这一场伟大的变革!欢迎有理想,有梦想,有志于国家和民族复兴,有志于通过信息技术赋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考生关注信息科大、报考信息科大!
三、就业
毕业生就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2020年本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位于市属高校前列。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国有企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行业。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薪酬网发布的《2021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中,我校 2020届毕业生以平均月薪9465元,排名第33位。
就业服务
学校与北京市教委高校就业中心和市人力社保局系统毕业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加强与行业协会和区属人才中心合作,依托校地合作、行业合作,2020年为应届毕业生举办秋季线下综合招聘会6场,春线上招聘会20场,参会用人单位达到5551家提供约15万余个就业岗位。
就业指导
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通过政策宣讲和政策解读,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毕业生到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毕业生服务基层服务西部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校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需求,精心组织开展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以就业指导必修课为主,网络指导课堂为辅,就业实践活动做补充的“三位一体”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精细化的职业辅导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