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 > 考硕 > 综合

考研那么难,为何又有那么多人考上了不去?

更新:2024-09-24 10:59:55    发布:admin      

齐 伯

考研这些年竞争一直都是很激烈的。从每年的参考人数来看,就知道这个难度有多大了。2023年前每年人数都在上涨,2024年报名人数438万,尽管比上年少了36万,但绝对人数绝对是庞大的。据有关统计,2024年研究生录取比例仅为28%,比全国高考本科录取率34%低了6个百分点。

尽管千万学子对考研读研趋之若鹜,但每年又有很多考上了不读的,也有不少读到半途退学的。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有人辞官归故乡,有人星夜赶考场。”

为什么历经千辛万苦,考上又不去呢?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人很多都找到了很好的单位。因为读研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就业。现在既然有了好的单位,又何必再受那个苦!先就业,再提升学历也不迟。把考研作为备胎这可能是很多考生的心态。这确实是最务实的规划。没有几个能放弃饭碗去追求学问的,更何况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提升自己更有针对性,更具效率!条件宽裕了,弄个同等学历也不是难事。

再有一部分人,就是录取的专业不好不去的。这些人开始对读研认识不清,对所报的专业不甚了解。通过面试,和与前几届的师兄师姐们交流。发现所报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或者就业前景不好。于是,读下去的勇气锐减,由最初的犹犹豫豫,到彻底放弃了。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和导师的关系很难处理而放弃的。研究生导师尽管不是官,但对学生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在很多环节导师都要签字,不签字你就过不去。例如说,学位论文开题,课题经费报销、论文答辩,等等。导师品行不端,处处为难你,敲诈你,那个气够你受的。碰到这种导师,这个书不读也罢。

还有的就是,攻读的难度很大,主要是出学术成果难。如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反复做实验,要有原始数据,在核心期刊上发文难。即使论文达到了发表水准,也还要排队,一般都要等2、3年才能见刊。有的甚至遥遥无期。看到前几届有很多都毕不了业,于是就提前打退堂鼓了。

现在研究生的处境大致是这样一种情形: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毕业难度很大,主要还是论文达不到要求,导师没有省级以上课题,要在科技核心或中文核心上发文真的很难;二、三流学校的一般专业毕业不难,但找工作竞争力又不强。这恐怕就是去年考研人数出现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吧,有没有鸡肋一样的感觉呢?诸君不妨细细品味!


标签: 博文(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