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精华浓缩(十七)
齐 伯
(接上篇)
13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事物道路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是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33.土地革命
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时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宁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年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这两个土地法规定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对分得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1931年2月,各级工农民主政府明确规定,农民已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134.“左”倾错误
第一次在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间,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左倾盲动主义)。
第二次在1930年6月至9月间,以李立三为代表,盲目要求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在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在革命性质、道路、土地革命、军事斗争等反面表现的左倾教条主义。
这几次“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135.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36.长征的胜利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标志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新的出发点。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137.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1)1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2)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3)1937年夏《实践论》《矛盾论》,科学阐明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