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 > 考硕 > 政治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精华浓缩(十五)

更新:2024-11-11 05:36:21    发布:研招      

 伯

(接上篇)

11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2)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阀门;

4)推动了社会变革,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1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客观——资本主义方案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容许,其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联合绞杀。主观——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120.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它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基本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但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

12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给中国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22.五四运动

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至6月5日,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随后扩展到全国。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实现。

12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5)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124.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作用。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更加深入。

125.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中国共产党具有思想基础好、阶级基础好的特点,是一个以马克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