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 > 考硕 > 政治

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精华浓缩(二)

更新:2024-10-29 06:00:00    发布:      

(接上篇)

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

1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8.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是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9.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们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杰出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20.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

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关系。

2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24.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即剩余价值。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25.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反映的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未完待续)